- 產(chǎn)品分類
紅豆杉
發(fā)表時間:2015-08-26*瀏覽:3084
紅豆杉
紅豆杉屬淺根植物,又名為“紫杉”,是一種紅豆杉屬的植物。其主根不明顯、側(cè)根發(fā)達,是世界上公認的瀕臨滅絕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。
紅豆杉生長習性:
紅豆杉在中國南北各地均適宜種植,具有喜蔭、耐旱、抗寒的特點,要求土壤PH值在5.5~7.0。
生境性耐陰,密林下亦能生長,多年生,不成林。多見于以紅松為主的針闊混交林內(nèi)。生于山頂多石或瘠薄的土壤上,多呈灌木狀。原產(chǎn)地年均氣溫2℃到7度,年均降水750~1000毫米。多散生于陰坡或半陰坡的濕潤、肥沃的針闊混交林下。性喜涼爽濕潤氣候,可耐零下30℃以下的低溫,抗寒性強,最適溫度20~25℃,屬陰性樹種。喜濕潤但怕澇,適于在疏松濕潤排水良好的砂質(zhì)壤土上種植。
紅豆杉分布范圍:
廣泛分布在廣東樂昌,陜西、湖北、安徽西部以至四川貴州銅仁市梵凈山和佛頂山地區(qū)、重慶西南大部分地區(qū)以及酉陽大板營原始森林、甘肅南等地。
除澳洲的Austrotaxus Spicata一種產(chǎn)于南半球之外,其余紅豆杉均產(chǎn)于北半球。中國紅豆杉有4種1變種,分布于中國大部分地區(qū)。東北紅豆杉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長白山和黑龍江一帶,遼寧東部山區(qū)也有少量分布。云南紅豆杉主要分布在 滇西與地州16個縣總面積約9萬平方公里, 其特點是分布廣, 生長分散,無純林,多為林中散生木。南方紅豆杉主要分布在滇東、滇西南、滇東純林,多為林中散生木。
紅豆杉相關(guān)種類:
紅豆杉(原變種)Taxuschinensis(Pilger) Rehd. var.chinensis
喬木,高達30米,胸徑達60-100厘米,芽鱗三角狀卵形,背部無脊或有縱脊,脫落或少數(shù)宿存于小枝的基部。 葉排列成兩列,條形,微彎或較直,長1-3(多為1.5-2.2)厘米,寬2-4(多為3)毫米,上部微漸窄,先端常微急尖,稀急尖或漸尖,上面深綠色,有光澤,下面淡黃綠色,有兩條氣孔帶,中脈帶上有密生均勻而微小的圓形角質(zhì)乳頭狀突起點,常與氣孔帶同色,稀色較淺。雄球花淡黃色,雄蕊8-14枚,花藥4-8(多為5-6)。
紅豆杉種子生于杯狀紅色肉質(zhì)的假種皮中,間或生于近膜質(zhì)盤狀的種托(即未發(fā)育成肉質(zhì)假種皮的珠托)之上,常呈卵圓形,上部漸窄,稀倒卵狀,長5-7毫米,徑3.5-5毫米,微扁或圓,上部常具二鈍棱脊,稀上部三角狀具三條鈍脊,先端有突起的短鈍尖頭,種臍近圓形或?qū)挋E圓形,稀三角狀圓形。
產(chǎn)于甘肅南部、陜西南部、四川、云南東北部及東南部、貴州西部及東南部、湖北西部、湖南東北部、廣西北部和安徽南部(黃山),常生于海拔1000-1200米以上的高山上部。江西廬山有栽培。
南方紅豆杉(變種)Taxuschinensis(Pilger) Rehd. var.mairei(Lemee et Levl.) Cheng et L. K. Fu,紅豆杉家具本變種與紅豆杉的區(qū)別主要在于葉常較寬長,多呈彎鐮狀,通常長2-3.5(-4.5)厘米,寬3-4(-5)毫米,上部常漸窄,先端漸尖,下面中脈帶上無角質(zhì)乳頭狀突起點,或局部有成片或零星分布的角質(zhì)乳頭狀突起點,或與氣孔帶相鄰的中脈帶兩邊有一至數(shù)條角質(zhì)乳頭狀突起點,中脈帶明晰可見,其色澤與氣孔帶相異,呈淡黃綠色或綠色,綠色邊帶亦較寬而明顯;種子通常較大,微扁,多呈倒卵圓形,上部較寬,稀柱狀矩圓形,長7-8毫米,徑5毫米,種臍常呈橢圓形。
產(chǎn)于安徽南部、浙江、臺灣、福建、江西、廣東北部、廣西北部及東北部、湖南、湖北西部、河南西部、陜西南部、甘肅南部、四川、貴州及云南東北部。垂直分布一般較紅豆杉低,在多數(shù)省區(qū)常生于海拔1000-1200米以下的地方。
紅豆杉為常綠喬木,小枝互生,到秋天變黃綠色或淡紅褐色;冬芽鱗片背部圓或有鈍棱脊;鐮刀形葉子,二列式,長1.5-3厘米,比其他紅豆杉屬的更闊,末端尖而細小,葉底有兩道黃間;花腋生,雌雄異株,雌花只有一個胚珠,下托鱗片數(shù)枚;扁卵形種子,兩側(cè)各有一不明顯的棱脊,圍有紅色杯狀假種皮。1994年紅豆杉被我國定為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,同時被全世界42個有紅豆杉的國家稱為“國寶”,聯(lián)合國也明令禁止采伐,是名符其實的“植物大熊貓”。
(紅豆杉相關(guān)信息來源于:福建仙游紅木家具廠紅景天官方網(wǎng) 木材知識中心供稿)